中俄天然气管道谈崩?能源是战略安全 中国不当冤大头
中俄天然气管道谈崩?能源是战略安全 中国不当冤大头
中俄天然气贸易出啥问题了吗? 中国还会继续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吗? 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,有外媒记者提问,中俄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天然气管道项目进展不顺利。 上个月,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时透露,有望达成建设“西伯利亚力量二号”天然气管道的协议。 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天然气管道将于2024年开工建设,计划于2028年竣工。年输气能力将达500亿立方米。
管道穿过蒙古,通过阿尔泰至我国东部。 有报道称,中国愿意支付的价格,接近俄罗斯大幅补贴的国内价格,而且只承诺购买5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中的一小部分。 目前俄国天然气每立方米一块三,中国市政天然气普遍两到三块钱,如果能以俄国内价格购买,显然是一笔划算的买卖。 朋友归朋友,生意归生意。谁也不能让买你东西的朋友吃亏,对吧。 在国家利益面前,据理力争是基本态度。 众所周知,中国是一个少油缺气的大国,石油有七成靠进口,而天然气有四成需要进口。 2023年中国天然气消费4000亿立方米,其中管道进口1000亿立方米。
中国天然气陆上管道有三条。 中俄天然气管道,又叫西伯利亚力量一号,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乌连盖气田输送天然气,途经蒙古国,最终抵达中国。该管道全长约9600公里,设计年输送能力为380亿立方米。 中亚天然气管道:从土库曼斯坦、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输送天然气,最终抵达中国新疆。该管道全长约5600公里,设计年输送能力为400亿立方米。 缅甸-中国天然气管道:从缅甸的皎漂气田输送天然气,最终抵达中国云南省。该管道全长约770公里,设计年输送能力为120亿立方米。 即便中俄是近邻,俄罗斯是能源大国,但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口相当分散,并不会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。 除了管道之外,中国通过海上运输,每年进口LNG液化天然气也是1000亿立方米。
也就是说,从俄罗斯进口管道气只占总进口的四分之一,占中国总消费量的十分之一。 正因为中国缺油少气,所以能源安全是中国头号战略安全。 中国既要避免石油运输都通过马六甲海峡,也要避免在能源方面依赖单一国家。 欧盟国家的前车之鉴,不可不察。 即便美国,也是中国石油天然气的重要供应商。 2023年,美国是中国原油进口排名第十的进口地,达到1500万吨,占比2.5%。 中国当然愿意敞开大门,跟所有朋友做生意,但生意要随行就市,价格要合理公道,中国人也不会当冤大头.